省委委托,省委组织部长前往宣读,她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
据《甘肃日报》消息,12月7日,受甘肃省委委托,甘肃省委常委、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看望“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、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,宣读享受副省部级医疗待遇通知,颁发《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证》,并转达习近平总书记、党中央和省委的关心关爱。省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医疗照顾政策和就医看病流程。
李元平高度肯定了樊锦诗扎根敦煌50多年,为保护和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取得的崇高荣誉,希望樊锦诗继续发扬“莫高精神”,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。
他了解了樊锦诗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生活情况后,要求有关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好相关政策待遇,主动加强联系沟通,切实做好出席重要活动、开展学术交流、看病就医等服务保障工作,特别是要做好日常保健工作,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。同时,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、生活幸福。
樊锦诗感谢党中央和甘肃省委的关心关爱,表示将永远不忘初心、珍惜荣誉,为保护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。
“政事儿”注意到,在樊锦诗之前,今年11月14日,受山西省委委托,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曲孝丽也曾赴平顺县西沟村登门看望慰问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申纪兰。在申纪兰家中,曲孝丽向她宣读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其享受医疗待遇的通知,叮嘱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。
樊锦诗出生于1938年7月,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、研究馆员,第八、九、十、十一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。她曾荣获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改革先锋”等称号。
今年8月19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,曾前往敦煌研究院,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,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、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,并同有关专家、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。樊锦诗作为讲解员向习近平介绍情况,并在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。
8月19日下午,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,樊锦诗作介绍
今年9月,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,樊锦诗是唯一的“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”。
评价称,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,长期扎根大漠,潜心石窟考古研究,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、隋、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。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,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,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。
9月29日,习近平向樊锦诗颁授奖章
樊锦诗认为,获得国家荣誉称号让她最感动的,是42位获表彰人物中有一位与文物有关。“我们文物行业保护了几十万年以来石器时代的文物,保护了中华5000年文明遗产,保护了近现代文化遗产,这都是数量有限的文物保护者们做出的工作。”
樊锦诗的一生都与敦煌壁画和彩塑相伴,她也被称为“敦煌的女儿”。
她首次踏入敦煌是在1962年,当时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学习,被派往敦煌毕业实习。带队的老师是我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宿白先生。据报道,第一个星期,敦煌专家带着这群北大师生在被积沙掩盖的崖壁上攀援,一个个洞窟看下去,从北凉、北魏到隋唐的山水人物,从伏羲、女娲到力士、飞天。
也在这一年,周恩来总理批示拨款,启动了莫高窟南区危崖加固工程。次年,樊锦诗被正式分配到敦煌。
当时,樊锦诗的父亲给校领导和系领导写了一封信,托女儿转交,信中陈情“小女自幼体弱多病”,希望重新考虑。樊锦诗最终也没有转交这封信。她朴素地坚信,国家需要到什么地方去,她就到什么地方去。此后,她在敦煌扎下了根。
1967年,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结婚后,两人在敦煌和武汉分居两地长达19年,他们的孩子辗转武汉、敦煌、河北、上海等多地,聚少离多。为了家人团聚,樊锦诗曾多次起念离开敦煌,最终都没有走成。
在《樊锦诗自述:我心归处是敦煌》中,她曾说,“天地间好像就我一个人。哭过之后我释怀了,我没有什么可以被夺走了。”“我会问自己,难道就这样一走了之,不给敦煌做点什么事?”
1987年,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,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。梳历史、理保护、讲开放,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过程中,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“文物保护的国际宪章和公约原来没听过,保护涉及法律和管理从前不知道,怎么处理保护与旅游开放的关系也不清楚。这给我莫大的刺激。”樊锦诗说,在全面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体系后,她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莫高窟的价值。
在她的主持下,上世纪80年代,敦煌研究院开始尝试文物数字化,将洞窟信息拍照,再拼接整理,最终形成能够“永久保存”的数字洞窟。这些数字资源还可以被“永续利用”,成为出版、展览、旅游等资源。
樊锦诗说,从提出设想到真正做成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,他们花了整整20年。“文物命运是随着国家命运的。没有国家的发展,就不可能有文物保护的各项事业,我们也不可能去施展才能。只要莫高窟存在,我们一代代人就要把它陪好。”
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(资料图)
今年国庆前夕,樊锦诗为工作30年以上的敦煌人颁发奖章。她在总结前辈创业历程后,总结出了“坚守大漠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、开拓进取”的“莫高精神”。
“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,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敦煌,他们就是精神符号。东西坏了还可以再造,‘莫高精神’垮了就啥也没有了。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”樊锦诗说。
去年12月,樊锦诗获得“改革先锋”称号;今年9月,她获得国家荣誉称号。
据报道,接连两次获得国家级荣誉,樊锦诗没有把奖状留在身边,都交给了敦煌研究院的院长,然后向同事们鞠一躬:“这是几十年大家奋斗的结果,所以我要谢谢大家。”
今年12月6日,樊锦诗获得2019第七届“中华之光——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”奖。
“我是敦煌文物的守护者,我是敦煌文物的工作者,所以我们最大的第一位的工作就是保护文物,这在我们心里是比天都大。然后当然是研究弘扬,这是我们的任务。所以我们必须为它付出,付出也是值得的。”樊锦诗在现场说。
推荐阅读
欢迎关注“政事儿”
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“政事儿News”
了解新鲜时政资讯
点“在看”,Ta会看见↓↓↓